合理运动,有助预防卒中发生

发布者:张敏发布时间:2024-11-14浏览次数:150

合理运动,有助预防卒中发生

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导致残疾和死亡的疾病,具有高发病率,高复发率,高残疾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。预防卒中离不开危险因素的控制。卒中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、高血糖、高血脂、高尿酸,以及肥胖,不管是哪一种,实际上都跟运动、体重有关。

运动方式有很多,选择合适的才能有效。比如关节不好的患者就不建议做爬楼、跑步等运动,可以选择快走、散步。早晨起来可以做有氧运动,晚上吃完饭跳跳广场舞也是一种活动,关键在于动起来。晨练不宜过早,一些老人清晨四五点中起来就去运动,但此时血压会偏高,早上过早运动也会容易造成卒中的发生。

此外,激烈的运动对于预防卒中,特别是有基础病的患者也并不友好,如有房颤的患者,激烈的运动更容易造成血管上软斑块脱落,引起缺血性中风。

入秋后,随着气温的降低又到了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,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及时识别中风的“信号”,有助于尽早治疗。如出现突然的头晕,一侧肢体无力、嘴歪、讲话口吃不清楚,还有一些人表现为突然好像头脑一下子空白了,意识不清楚等,特别是老人,以及有高血压、糖尿病病史的病人出现这些情况都要立即拨打120去就近的医院就诊。

值得一提的是,如今中风并不是老年人的“专利”,近年来年轻人中风的遗憾也不鲜见。青年卒中最重要的原因也和动脉粥样硬化、高血压、糖尿病有关系。我们建议年轻人要注意饮食习惯和生活起居,吸烟喝酒,睡眠颠倒,缺乏运动,以及高胆固醇,高脂肪的饮食都是不好的。

有这样一种可以预防卒中的运动,它不需要任何器械,不花一分钱,几乎每个人都可以做,它就是“快走”,快走究竟该如何“走”?在运动中,尤其是中老年人,又该如何保护自己的身体呢?从运动前的准备到运动时间的选择其实都有讲究。

  一、运动前检查

有基础疾病的中老年人在进行锻炼前,最好做一次身体检查,科学的数据能帮助中老年人更好地选择适宜的运动项目和强度,同时这些检查结果也可作为运动前的客观指标,查看锻炼效果。

  二、选一双舒适的鞋

 一双舒适的鞋可以保护脚踝,对关节起到缓冲的作用。运动时,老年人也可带上腰包和护腕,有需要的也可以随身携带急救药品。

 三、运动前必须热身

    在运动前应充分拉伸,让身体适应血流加快,肌肉延展的感觉,之后再逐渐加强运动的强度。训练后也      要做充分的拉伸恢复,这样可以避免因突然运动或突然静止对身体造成的不适。

 四、不宜空腹进行运动

  空腹运动可能会导致血压升高、血糖降低,出现胸闷、头晕、腿软的情况,严重的甚至会意外昏迷,万一摔伤髋骨或碰伤头部都是非常严重的。所以,建议先吃完早饭,休息一会再出门锻炼。 

五、控制运动时间

  锻炼的时间并非越长越好,尤其是天气炎热或寒冷的时候,长时间户外运动可能会发生中暑、冻伤等意外。建议每次锻炼45-60分钟,一周运动3-5天。运动时感到身体发热,微微出汗,心律数据也比较理想,运动后感到轻松,舒畅,同时食欲和睡眠也没有受到影响,则说明强度和运动量都是适宜的。

六、运动方式要多样化

  老年人的运动锻炼应灵活多变,多种方式交替进行,防止某一个关节部位过度损伤,比如在快走,慢跑结束后还可以进行瑜伽,太极等,让身体每一个部位都能得到锻炼。